活廖死張
張廖姓是詔安客家人的一個雙姓,非複姓,是兩個姓氏的結合,血緣上是張公廖母。在臺灣的廖姓家族可分為雙廖(張廖姓)和單廖兩種,單廖是單純的廖姓。雙廖或是張廖姓,又稱「廖皮張骨」、「活廖死張」,就是生時姓廖,死後為姓張回歸為張氏祖先。民間有句玩笑話說:「姓廖都不會死,都是死姓張」「廖家無死人」即指張廖族人。
元帝國時期
張廖氏的起源是在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,元順帝時,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願仔(字再輝)因白蓮教之亂,避居於二都官陂坪寨,後受當地廖姓員外招贅,改名為廖元子,即是現在張廖家族的始祖。
明帝國時期
一三七五年(明帝國洪武八年)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,以當時的律法,會連累廖氏全族。廖元子在臨終前囑咐獨子廖友來,說:「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,應該要捨命去報答。記得子孫在生的時候要姓廖,以光耀母族,死後應該姓張,以記得不忘本姓,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。」廖友來謹承父志,以張承廖,並立誓說:「凡是我的後代子孫,在生時姓廖,死後寫著姓張,不可違背祖命,以報答廖族的恩德。」
清帝國時期:渡臺開墾
單一鄉鎮單一姓氏來台人數最多的應是詔安官陂張廖(活廖死張),全台開基祖有95人,分成好幾派,據說全台有18萬人。後來渡台者雖散居台灣各地,但以遷至台中市、雲林縣、南投縣者比率最高。而入遷台中市者,大多居住在西屯,所以西屯多張廖姓,以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張元子(客家人)後裔最多。
目前
張廖姓的源流來自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鎮的詔安客家人,目前中國當地「張廖姓」後代已全改為「張姓」,所以此「活廖死張」的歷史,只剩臺灣張廖姓氏傳承下來。
天與公派
天與公派:在三世時即分出,是三世永祖之派下,至七世本派是理文公,傳至十二世,約乾隆末年,廖時飽渡台至西屯,其子孫多分布在石牌、墩仔頂、西屯街和墩腳等地,與理明公派、勤朴公派建張廖家廟 (承佑堂),是西屯張廖一族共同的大宗祠。
十二世時鱗公,為渡台始祖,建基於台中西屯。
昭穆
“對!你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的「福佬客」”
語言:詔安客語、台語
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,原本說詔安客語,現屬於「福佬客」。
詔安客渡臺開墾後代約二十萬人,詔安客主要分布在雲林縣的西螺鎮、二崙鄉、崙背鄉等三個鄉鎮,約有五萬人,還能流利講詔安客語的,只有崙背、二崙地區約只剩八千人,其次是臺中市西屯區,其他地區零星分布人數很少。
張廖家族的聚落,長久以來與福佬人生活在一起,逐漸被同化而失去了「詔安客」的文化與語言,平時都用台語溝通,有的人也不知自己是客家人,是為「福佬客」。
堂號:清武堂
張廖姓的結合來自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,故張廖姓堂號以兩姓郡望各取一字,合為清武堂。清武合族(張廖氏)一世祖廖元子公,妻廖大娘。
3 意見
安坑這邊還有天與公派的後代唷!
回覆刪除前陣子舉辦展覽有田調到!
謝謝你~真的很棒!原本就有在追蹤「廖家無死人之尋找張廖客」的粉絲頁,這麼認真的展覽,可以把張廖的文化和歷史如此深刻的紀錄,那個畫像也很有趣喔。
刪除我也是四十幾歲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~~哈哈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