貫穿高雄充滿浪漫的,高雄川、高雄運河、高雄愛河

愛河老照片

圖/阿保與撒嬌的阿成,愛河旁的圓形座椅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古名硫磺水、打狗川、高雄川、一號運河,是一條位在臺灣高雄市境內的運河和小型河川。日本時代初期,愛河未統一名稱。1920 年打狗(高雄舊名)更名為高雄,1924 年升格為高雄市,之後,稱愛河為「高雄川」。當時因修築高雄港,而疏濬愛河成寬 73 至 128 公尺,深 3.6公尺的航道,作為工業運輸之用,因此,又稱「高雄運河」。

愛河老照片

圖/小玉與阿成,高雄愛河邊公園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愛河老照片

圖/小玉與阿成,高雄愛河邊公園,後方河岸對面,仍可清楚看見1945年遭美軍空襲部分受損的州廳建築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愛河老照片

圖/ 群眾在高雄川(後改稱愛河)旁觀看划船活動,後方為遭盟軍轟炸損毀的高雄州廳,約1945年。圖片來源/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

高雄州廳大廈採羅馬式主軸對稱建築風格,及變形的日式屋頂,為二層磚造建物,建築宏偉美觀。二戰末期遭受美軍轟炸,左半部屋頂全毀。終戰後,改為高雄地方法院。1988年將州廳舊建築拆除。

愛河老照片

圖/小玉與阿成,高雄愛河,後方為大橋(州廳橋、中正橋),更遠處為中正路上的「台灣銀行高雄支部」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「台灣銀行高雄分行」(1949,光華建築師事務所,陳聿波建築師)是台灣最早使用中國北方式樣之例。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在台灣被有意識型態地用來做為一種表現。資料來源:台灣建築史,傅朝卿

愛河老照片

圖/ 愛河上的「大橋」建於日本時代,最早是木頭搭建而成,1938年為配合高雄州廳旁道路的闢建而改建成水泥橋,是連接市役所(今歷史博物館)和州廳(今地方法院)的重要通道,亦稱「州廳橋」,更是早期通往鹽埕市中心的入口意象。橋形十分優雅,兩端橋柱細節設計豐富。圖片資料來源/高雄歷史博物館、打狗文史再興會社

愛河老照片

圖/阿保與啾啾小短靴的阿成,後方應為高雄中廣廣播用的天線鐵塔、高雄藤田豆粕工廠?(煙囪)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愛河老照片

圖/阿保與啾啾小短靴的阿成,後方應為高雄中廣廣播用的天線鐵塔、高雄藤田豆粕工廠?(煙囪),約1955年代(家族收藏)

愛河老照片

圖/人物?年代?,後方左邊應為大橋(州廳橋、今中正橋)、台灣銀行高雄分行、高雄州廳、高雄中廣廣播用的天線鐵塔(家族收藏)

愛河老照片

圖/人物?年代?後方應為大橋(州廳橋、今中正橋)(家族收藏)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