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3 阿保的誕生,臺中州大屯郡西屯庄上石碑百四拾八番地

圖/阿保的家族合照,約1928年代。(家族收藏)

阿保的誕生 

一九二三年,大正十二年八月十一日,誕生於「臺中州大屯郡西屯庄上石碑百四拾八番地」,為農家的小孩。家族排行老七,為三男,名德保,德字輩為張廖家族十七世昭穆。兄弟姊妹有四男(德立、德修、德保、德備)四女(月里、圓、敏、匙),排行第七。屬豬,O型,獅子座。

為「活廖死張」姓氏系統的詔安客家人(但自己並不知道的福佬客)

延伸閱讀:活廖死張、廖皮張骨、廖氏大族譜之一

圖/阿保的家族合照,標注版,約1928年代。(家族收藏)

照片猜測應為阿保約五歲時的家族合照,約1928年代,為日本時代(1895~1945)中後期。當時請攝影師到家中拍攝下的家族團體照,阿保的大姐已出嫁,所以沒有在相片中。

當時的台灣服飾

阿嬤

衣褲:阿保的阿嬤,身穿素面「大襟衫」,搭配深色長度到腳踝的「大襠褲」。大襟衫指是開右襟的上衣,,扣子在襟上呈現ㄏ字形,有一稱為「ㄏ字領」,扣子是傳統的布扣,以繩結串製而成。南部客家的袖子會做的比手臂更長,在穿著時把它反摺,且用別針固定,就可以形成一個可以放東西的「反袖口袋」。客家女性即使是禮服,也大多是搭配褲子,而最常穿的就是寬鬆的大襠褲,有些會遮住腳踝,有些照片則是在腳踝上方,可能會隨著時期與用途會有不同的長度改變。

鞋:因為照片正面無法分辨是否有裹小腳,如按照當時客家人不裹腳的習俗,那腳穿的應該不是俗稱三寸金蓮的繡花弓鞋,而是「翹鞋」。客家婦女沒有纏足習慣,一般是穿著便於勞作的烏布鞋或草鞋,在盛裝時則會換上刺繡精美的「翹鞋」。

髮式:前額為「埒總頭」,是將所有的髮往後梳的樣式(無瀏海),「大頭鬃」則是髻的樣式,將頭髮挽在髮後,再插上釵簪。這種髮式皆出自日本時代1921年的〈臺灣風俗志〉,書裡描述該髮型較偏向南部地區流行、且多為中老年人的髮型。但這張正面照片,無法得知髮後是否為「大頭鬃」。右手拿著手巾。

阿公

衣褲:阿保的阿公,身穿深色素面「長袖」「長衫」「大襟衫」,搭配深色露出腳踝的「大襠褲」。「長袖」是袖子會比手臂更長,可以反摺成口袋的特色。長衫是指衣長超過膝蓋,開衩也較高,勞作時以將前擺反折褲內,不會造成行動不便,也可以有一個置放東西的位置。

頭戴:瓜皮帽(不太像?)會是盤至頭頂的辮子嗎??

鞋:應為烏布鞋

姑姑

阿保的姑姑,身穿文雅的白色「大襟衫」,搭配「西式膝下裙」的台西混搭,這也是在一九二零年代時台灣年輕女性常有的穿著,髮式為把頭髮梳成旁分或中分,腳穿皮鞋。

阿爸

阿保的阿爸,身穿對襟短衣,短髮,腳穿日式的木屐。這類簡單易穿的短衣,是從事勞動工作的漢人男性們時常穿的衣服,搭上方便行走的大襠褲,便於工作且透氣。

其他女性

圖中,德修之妻、阿敏、阿匙都是梳「埒倒眉」的髮式,阿匙比較年輕,還有部分瀏海。

埒倒眉:據《台灣風土誌》紀載,「埒(ㄌㄜˋ)倒眉」是閩籍與客家年輕女子前髮的樣式。先把額前的頭髮打橫梳直、再用樟科植物生成的黏汁(如香楠等樹幹外皮,刨成如紙般薄片,浸入水中生成黏汁))黏附。

另外,阿圓、阿敏身上的布料還有美美的格菱狀、橢圓點紋樣。

#大襟衫 #弓鞋 #翹鞋 #西式膝下裙 #大襠褲 #反袖口袋 #埒倒眉 #長衫 #埒倒眉 #埒總頭 #對襟短衣

參考資料:台灣服飾誌

圖像資料來源:GIS台灣百年歷史地圖

出生地,西屯庄上石碑

阿保出生於「臺中州大屯郡西屯庄上石碑百四拾八番地」。

台中市昔稱大墩,本區位位於大墩之西,故名西大墩,日本時代改為西屯庄,西屯庄,為日本時代之行政區,轄屬台中州大屯郡。今台中市西屯區。

上石碑、下石碑:因岸里社頭目阿穆請墾後,為防止漢人越界墾耕,所以豎立石碑為界,後被姚福隆以葫蘆圳水易地而成為漢人墾區,其庄位於石碑下方者,即為下石碑,在今大石、大河二里。界碑上方形成之聚落,稱為上石碑,在今上石、逢甲二里。

圖/家族樹🌲 階層表,取自廖氏大族譜(家族收藏)

家族樹的故事

阿保四歲喪母,十四歲喪父。雖有繼母,但這尷尬青少年的年紀就只能靠自己面對,況且家中有更小更需要照顧的小孩。早早離鄉出社會工作,當然嚐盡冷暖,孤獨又孤單的歲月啊~~~

阿爸

廖進根(阿保的阿爸,十六世),生於一八八七年,明治二十年六月十五日。因十五世有垚無子嗣,進根是從十四世二房有邦之四子入嗣過來(上圖表)。因病歿於一九三八年,昭和十三年一月二日,享年五十一歲。阿保的阿爸一直有氣喘的毛病,但不知是否為此緣故。

姨阿(阿母)[註一]

朱阿市(阿保的阿母)生於一八八八年,明治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,因第九胎難產歿於一九二七年,昭和二年十一月十二日,享年三十九歲。當時阿保四歲(弟弟三歲)。當時家族中就有傳言,因家裡後方原有一水池被填平,風水破壞之故。 

繼母

歐戇愛(阿保的繼母),在他八歲時娶進門,都在協助務農種稻的工作,一直與德立這房住在一起。 

阿公

廖有垚(阿保的阿公,十五世),為廖大添(十四世)的五男,漢醫。僅有一女兒。據說,進根自小身體欠佳,二房跟他說如果醫的好,就過繼給你做兒子。歿於昭和八年(一九三三)八月四日,享年七十二歲。 

阿嬤

楊密(阿保的阿嬤),歿於一九三八年,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,享年六十七歲。

姑姑

阿保的姑姑,有垚的獨生女兒,進根去世後,協助照顧德備,後來才嫁,未生子嗣。

圖/昭穆表,取自廖氏大族譜(家族收藏)

註一:稱呼親生母親為「姨阿」

泉州為「阿母/母阿文化圈」,潮州為「阿姨/姨阿文化圈」,客家地區為「阿姆 (a-me) 文化圈」。漳州比較複雜,沿海一帶屬於「阿母/母阿文化圈」,靠近潮州的雲霄、詔安、東山一帶屬於「阿姨/姨阿文化圈」。由此可見,臺灣那些稱呼母親為「姨阿」的人,同詔安、饒平或潮州其他地方的關連性可能比較大。資料來源:國家圖書館

因為「雙廖姓」為詔安客家人,所以這個源由比較合理。小玉在婚後和阿保回到台中,也曾聽過阿保用「姨阿」這個稱謂。

參考資料

台灣服飾

清領後期──客家女性禮服(南部客家)

0 意見